xwzx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全球十大公司毕至 轴承行业硝烟渐起
展会具有窗口效应。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行业的缩景。 2003年12月14日至1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轴承及专用装备展览会正是近年来中国轴承业加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为主办方的主要领导,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乃燕对本届展会的概括高屋建瓴。杨表示,这次展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空间,共有国内外600多家轴承、机械通用零部件及其相关企业参展;二是产品水平高,有很多成套、成线轴承参展;三是展期内研讨会内容丰富、商贸活动活跃;四是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与日本、欧洲、俄罗斯同行业协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协会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的对口协会相聚一起,研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杨的介绍中,我们能够嗅出这样的味道:中国的轴承市场已经引起了资本的高度关注。而事实证明,早几年就已经试水中国轴承市场的一些跨国公司,对中国轴承市场的前景是明察秋毫。面对中国轴承业行情持续上涨,它们绝不甘心“置身事外”。 轮抢滩圈地 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如辰介绍,目前世界10大轴承公司都已在中国设厂,并且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和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而且,有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已不止一家。 以下是2003年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记录: 日本NTN株工会社和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11月宣布将组建常州恩梯恩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据悉,常州光洋已是NTN在中国的第四个合作伙伴。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在松江工业区内建立了精密轴承公司后,利用其利润“催生”出大旺精密钢球公司,2003年再“滚雪球”,兴建北日精机、芦别精机两家公司。 瑞典SKF集团在中国的第五家合资公司斯凯孚(上海)轴承有限公司于11月在上海浦东开发区金桥举行了隆重的开业仪式。 铁姆肯与日本精工在苏州市新区合资兴办铁姆肯·恩斯克轴承(苏州)有限公司。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同德国INA/FAG公司在银川举行签字仪式 ,将其在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给INA/FAG公司,富安捷公司由此成为INA/FAG公司的独资公司。 ………… 短短一年的光景,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再度出手,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势。但是眼花缭乱的背后其实是有章可循的。 从地域分布看,尽管大多数新增外方投资企业还是集中在轴承产业发育比较成熟的浙江、江苏等地区,但是资本已经露出了向全国辐射苗头。这表明不论是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是西部大开发以及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对于轴承企业来说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 同时,中国家用电器、电机、汽车用电子配件、电动工具和摩托车等相关产业强劲的发展为轴承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一点,我们从大多数的外方投资产品集中在铁路轴承、汽车轴承、家用轴承等领域就可窥见一斑。 还有一个现象不能忽视。就目前来说,资本进入中国轴承市场的方式大多数是通过与中方合资。对此,郑如辰表示,许多跨国公司可能不会一直采用现在的合资模式,独资工厂可能会更多地出现。据了解,现在一些合资工厂的销售都由外方自己来负责,对中国企业的依赖程度并不高。 从合资到独资的角色转换不是没有先例,上面提到的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就是个典型。2001年12月,德国INA/FAG同西轴合资创建了富安捷,发展至今,富安捷已演变成INA/FAG的独资公司。在INA/GAG角色转换的另一方面,西轴由合伙人变成了新的独资公司的零部件优先供应商。 合资也罢,独资也罢,这只是资本欲分羹中国轴承市场的外在形式,我们似乎更应该关注一下其背后的战略意图。 背后的战略调整 专家表示,研究轴承业的脉象,可以发现近年来轴承企业战略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有进有退、全力经营拳头产品”的战略替代了过去“让价不让市场”的战略。如日本的两大家轴承业,其中一家就关闭了其多数赢利空间不大的产品生产线,而SAK公司则其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5000万套提高到了1亿套,以此填补市场空间。 据郑如辰介绍,一些轴承生产开发大国和知名的轴承企业,近年来都在进行大规模调整。除了投资设厂,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部分轴承企业已着手将生产研发基地转移到中国等快速发展的地区,并关闭了国内的生产厂,同时,企业间也开始进行联合、重组,对产品和市场重新定位。 跨国公司的战略已是不言自明,而中国轴承市场无疑是众家必争之地。据专业人士介绍,除了近年来轴承市场的不断扩容,中国轴承企业高端产品的相对势微也是吸引跨国公司的一个原因所在。资料显示,轿车轴承,高速、准高速铁路轴承,各种进口设备维修用轴承,部分高精度、高附加值和在特殊工况条件下使用的专用轴承国内供应缺口较大,需要大量进口。这无疑使得中国轴承市场成了跨国巨头们难得的机会。 这同时也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主要着力点。郑表示,目前,众多跨国公司已实现了制造环节的本土化,但是其他环节的本土化都还没能实现,尤其是制造轴承的材料的本土化。 专家指出,轴承制造中材料的要求很高,目前中国许多轴承钢的质量还达不到要求,特别是在纯净度、碳化物不均匀性及钢材外观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据斯凯孚内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其中国工厂所使用的钢材都是从国外进口。为了在更多的方面都能够实现本土化,斯凯孚现在着手材料供应商方面的本土化,希望以此能够提供给客户更多的新产品,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显而易见,国内市场化竞争加剧的趋势无疑给国内轴承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公司本土化进程的加速,其产品在价格上的劣势将进一步降低,中国本土企业会受到更大的挤压。尤其应该引起众多中国轴承企业警醒的是,我国轴承2003年进出口首次出现逆差,进口轴承增长迅速。 挑战如此严峻,中国的轴承行业将怎样应对? 格局重整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轴承行业还很分散,现有轴承企业多达1500多家,其发展现状及前景也各不相同。 业内专家认为,像哈尔滨、瓦房店和洛阳等地的国有特大型轴承企业,已在近年进行了较大调整,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已倍受重视。从当前趋势来看,这类企业今后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会进一步提高;而小型企业经营灵活,往往只靠一个小订单就能维持,其生存能力也相对较强;问题Z大的是那些原来隶属省市一级政府的大中型企业,近年来转机建制相对滞后,产品研发能力也较弱。这类企业,将首先受到轴承行业调整的冲击。 郑表示,目前,国内已有一批这样的轴承企业被兼并或关闭,并且在今后3至5年内,一些人均劳动生产率在2万至3万元的大中型企业,可能会陆续陷入这一困境。 还有一股力量不能被忽视:在外资企业大举攻城略地的同时,一批民营轴承企业开始蓬勃发展。如民营企业人本集团近年来先后兼并了河南西平轴承厂、上海中国轴承厂青浦分厂和杭州轴承厂等国有企业,发展至今已是浙江省轴承行业翘楚,国内同行业总收入排名第三;民营企业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小吃大”。收购了国有企业成都齿轮厂,并在半年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此次轴承展会上,一位轴承行业的民营企业家表示,民营企业利用自己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市场瓜机制快的优势,抓住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较为困难的有利时机,兼并、改造国有企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和品种规格,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完全有机会形成几个更多个上规模的轴承企业集团。 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将是中国轴承业抗衡资本抢滩中国轴承市场的一股强大势力。 然而,无论格局怎样演变,对众多国内轴承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大市场的观点。在防守的同时,把自己技术含量高、质量好、有品牌的轴承产品打到国外去,应该是国内轴承企业同时要做好的另一件事情。
发布时间:2004-03-03


关于我们 | 购物指南 | 配送说明 | 支付方式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Copyright (C)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萨米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5055063号-10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08:30-17:30 全国订购及服务热线:0512-57767999    传真:0512-57914138    技术支持:佰联轴承网